close
 

台灣人在地文化歷史--蘆洲功學社

  日治時代,台南鎮台武官「總爺」謝德標的兒子謝子乾〈現任功學社之創辦人〉,於日本統治台灣初期,擔任台南關廟支廳翻譯官,因為在亂世中拯救了不少鄉民,鄉民為了回饋報恩,便自動集聚資金,創辦了不少事業,如「醬油」、「釀酒」、「米粉」、「瓦窯」、「日用百貨」、「糕餅」等雜貨生意,並育有五子,各有所長,大多從事教育文化、貿易等行業。

  民國十九年〈西元一九三0年〉,謝加兄弟在高雄旗山開設「萬屋」教育用品店。民國三十四年,台灣光復,萬屋教育用品店隨著日本人的撤離,而重新研擬日後的發展計畫。謝家兄弟體認到工業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,因此選擇了與教育用品相關的樂器生產,做為未來的發展重點,並改名為「功學社」。

  初期功學社的業務方式,乃採用「以貨易貨」的貿易型態,由台灣輸出香蕉、鳳梨罐頭、筍干等,換回體育器材、教學用品及風琴等樂器。民國四十二年〈西元一九五三年〉,功學社向外拓展業務,取得山葉在台總代理權,YAHAMA與功學社合作建立起山葉鋼琴與山葉機車。功學社在謝家兄弟齊心齊力調整經營方針之下,開始將業務重點朝向樂器的生產,並由謝敬禮遠赴日本,學習樂器的製作和籌備設廠事宜。

  西元一九五0年,由於台海局勢緊張,台北市政府紛紛鼓勵民間企業轉往市郊設廠,謝敬禮董事長尋遍台北近郊的士林、南京東路、長安東路尾、三重、新莊等地,並列入考量,但因種種的環境因素而延宕。

 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,謝敬禮經友人的介紹,來到了台北縣蘆洲鄉的地方望族蔡和興先生的住家,當謝敬禮一走入蔡家,即被古色古香的蔡家大厝所吸引,從此刻起,謝敬禮便決定設廠於蘆洲。經過了一陣詳談,蔡和興欣然的答應將蔡宅對面的空地讓出給功學社設廠〈即現今中山二路162號功學社現址〉,從此,功學社便和蘆洲結下不解之緣。

  民國四十五年〈西元一九五六年〉,在蔡和興的鼎力相助下,舉行蘆洲設廠典禮,並以製造口琴為創業的第一項產品,五0、六0年代幾乎人手一把,流行的趨勢,使功學社的營業額節節上升,並將經營範圍擴大至管樂器、打擊樂器等。

  自從功學社在蘆洲設立,不但提高了蘆洲青年們的工作機會,也培育出不少人才,四十三年以來,功學社不僅是蘆洲的重要企業,也成為世界十大樂器公司之一,使蘆洲成為樂器的故鄉,更是蘆洲的驕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lice Chang 的頭像
    Alice Chang

    叢桂來香…木木雅居

    Alic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